公司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组建于1954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系,是我国最早的水力机械专业教学与科研团队,以“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为治学宗旨。该教学团队现有流体机械及工程和风能与动力工程两个方向,主要进行流体机械的工作原理、设计理论、设计方法、控制与检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目前是公司优秀教学团队。该团队成员先后编著专业学科教材、专著55部,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4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750多篇。水力机械专业教学团队初创时分水轮机、水泵、液压传动三个专门化方向,主要团队由前苏联专家担任,同时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1961年院校调整时,该教学团队迁至富拉尔基哈工大分校(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现更名为燕山大学),1965年团队整建制迁至公司,2007年被确立为公司重点建设教学团队,团队负责人一直是我国高校流体机械学科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制定了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本专业的教材、设计手册和其他行业资料,过去多轮统编教材的基本上由我司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的教师主编、副主编或主审。目前是国家热能动力工程专业(一级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其教学、科研成绩在2006年教育部评估中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行业单位的高度认可。 经过流体机械教学团队几代人的共同努力,1981年,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水力机械)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点,开创了甘肃工业大学(现公司)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历史;在1998~2002,2002-2006,2006-2010,2010~2014连续4轮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0年,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获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2005年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 2011年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在教学改革方面,流体机械及工程教学团队也走在了时代的前沿,2007年该学科获批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成功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卓越计划),2012年获批教育部“国家工程实践教育示范中心”、甘肃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流体机械及工程教学团队所依托的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是省级重点学科,有《流体机械原理》、《工程流体力学》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特殊泵》、《水力机械设计》等校级精品课程,有多门省部级规划教材(流体力学、流体机械原理、泵的原理及水力设计、水轮机原理及水力设计、流体机械强度计算、特殊泵等)。在学校和广大员工的支持下,建立了公司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训练中心、风力机实验中心、公司大员工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基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本科生实习与创新实践的需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专业目录的调整,不但流体机械所包含的内容已发生了变化,而且其设计理论、设计方法、测控手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根据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对流体机械专业提出新的要求,教学团队通过调研和考察,将我司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本科员工分为四种模式进行培养,即: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特色班(行业定制型)、基地班(前沿研究型),卓越班(应用研究型),这三种模式的培养目的有一致性,又由于员工的基础及将来的就业方向有一定的差异,培养目的也有一定的差别,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四种培养模式的差异性,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不同教学体系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大纲、教学方法等。 在教学团队5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完善、效果良好的办学方法和办学传统,毕业的员工遍及全国流体机械和相关行业。其中相当一部分已成为该行业的领军人物或技术骨干;目前,我国泵、水轮机行业有大约50%的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毕业于我司,例如哈尔滨电机厂、沈阳鼓风机核泵公司(原沈阳水泵厂)、东风电机厂、长沙水泵厂、石家庄水泵厂等知名企业管理层和设计部60%的骨干成员为本专业毕业生;泵、水轮机行业40%左右的新产品、科技成果由团队成员或本专业毕业生负责或主要参加完成,例如我国第一个超超临界高压锅炉给水泵(沈鼓-公司)、我国第一个AP1000和CAP1400核主泵(沈鼓-公司)、上冲泵(重庆水泵厂)、我国第一个抽黄大型双吸泵(兰州水泵厂-公司)的研制等。这些成绩取得为我司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每年有4-5班(约180人左右)毕业生的情况下,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社会需求数量一直在毕业生数量的150-200%之间。 流体机械及工程教学团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地方主导产业,加强学-研-产合作,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发研究与成果推广相协调的科技创新体系。近五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课题及预研项目3项、“863”计划项目子课题及预研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甘肃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级教改课题3项、校级教研课题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被EI和SCI收录10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授权10余项,科技鉴定10余项,研制的科研成果有40余项被沈鼓集团、哈电集团、兰州水泵厂、石家庄水泵厂、湘电长沙水泵厂、上海凯泉泵业、湖南利欧泵业等企业转化为水力机械产品,杨军虎教授研制的货油泵替代了95%以上的国外进口产品。 目前,该教学团队共有教师24人,包括教授8人,副教授7人,讲师8人,助教1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6人,其余基本为硕士学位。教学团队目前拥有省级教学名师、甘肃省先进工作者李仁年教授、校级教学名师齐学义教授和李仁年教授,有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李金平教授和甘肃省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获得者南军虎讲师。团队教师分别毕业于公司、浙江大学、江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辽宁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日本鹿儿岛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教师年龄分别是55岁以上1人,45-55岁8人,35-45岁12人,其余年龄在35岁以下。教学团队已形成一支不同年龄、不同学缘结构,朝气蓬勃、奋进向上老中青相结合的公司产品队伍。
*团队带头人
杨军虎,教授,博导,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项,先后负责、参加省部级鉴定项目8项,鉴定结论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原机械部科研项目高效、小流量旋喷泵研制项目在国内首先提出了旋喷泵的设计方法,研制成功其产品并投放企业生产。研制成功的水力透平用于余压能量回收,为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此外负责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20余项,这些项目为实施为我国流体机械制造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其中作为负责人为兰州石化公司研制80GHL200×2循环蜡泵,解决了困扰该厂多年添加剂生产装置不能安全生产的问题,替代了从美国引进但不能保证装置安全生产的高速泵。申请发明专利3项。在机械工程学报、动力工程、农业机械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8篇被EI收录。负责省级精品课程《流体机械原理》1门,先后给本科生开设《流体机械原理》、《叶片泵原理及水力设计》、《特殊泵及往复泵》、《水力机械强度理论》、《水力机械测试技术》、《专业外语》等六门课程,为研究生开设《水力机械流动理论理论》、《特殊泵流动机里及设计方法》等课程。评较、督导结果多年均为优秀。多次获得甘肃工业大学“三育人奖”、“优秀教师”、“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等荣誉和奖励。现指导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0人。
李仁年,政协甘肃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导、副董事长、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常务副经理、甘肃省风力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并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分会理事、甘肃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水利学会理事、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泵业分会副理事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获得公司“教书育人奖”、“优秀教师奖”、“员工最爱戴的老师”、“教学名师奖”等荣誉。原机电部教书育人奖、机械部跨世纪学术骨干。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教学名师”(2009年)、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1998年)人选、“555创新人才工程”(2005年)人选、甘肃省领军人才(2010年),甘肃省先进工作者(劳模)(2010年)等荣誉称号。曾获公司教学成果奖、甘肃省教学成果奖。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兰州市科技进步奖、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中国机械工业协会泵业分会突出贡献奖等。 是能源与动力工程(流体机械方向)“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及“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实施专业负责人,甘肃省重点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带头人,省级精品课程“流体力学”负责人。主持创办了“水利水电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风能与动力工程”等三个新专业。作为团队负责人主持获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博士后流动站。负责创建了“甘肃省风力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械工业联合会“泵与特殊阀门工程技术中心”、“公司可再生能源研究院”等。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课程七门;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重大科技计划、教研项目及重大横向等课题三十余项。其中十五项通过省部级以上鉴定。公开发表论文八十余篇,主编出版教材两部。
*荣誉称号 时间 | 姓名 | 荣誉称号 | 2009 | 李仁年 | 甘肃省教学名师 | 2010 | 李仁年 | 甘肃省先进工作者(劳模) | 2012 | 李金平 | 甘肃青年五四奖章 | 2012 | 南军虎 | 甘肃省师德标兵 | 2010 | 李仁年 | 甘肃省领军人才 | 2005 | 李仁年 | 555创新人才工程” | 2008 | 李金平 | 公司“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 2010 | 杨从新 | 公司“三育人” | 2011 | 张人会 | “十一五”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 2008 | 李金平 | 十一五”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 2010 | 韩 伟 | 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 2011 | 张人会 | 公司“三育人” | 2011 | 韩 伟 | 公司工会积极分子 |
*团队宗旨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团队宗旨
|
|
|
|